【物理名词】
浮力 压力差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
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,轮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,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水对轮船施加了向上的浮力;氢气球之所以可以升空,也是因为空气对氢气球施加了向上的浮力,如图9-1-1。
但是,你有没有思考过,在水中下沉的石头是否会受到浮力?立在河中的桥墩是否会受到浮力?
要回答这两个问题,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对浮力概念进行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。
一、认识浮力
1、什么是浮力?
根据轮船浮在水面和氢气球可以升空的现象,我们可以得出浮力的定义:
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,受到向上的托力,这个托力就叫做浮力,用F浮表示。
2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?
我们猜想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受浮力。
我们将如何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?
我们知道,在一个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石头,如果用手托着它,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小。所以,当将这个石头浸在水中时,如果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,则说明水如同手一样对石头有一个向上的托力,即浮力。如果石头浸在水中时,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,则证明水对石头没有产生浮力。
所以,实验前的准备:
实验器材:一个弹簧测力计、一杯水和一块绑着细线的石头。
实验步骤的设计:
A.先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石头,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(此示数其实就是石头的重力大小),并将读数填入表格中。
B.接着把石头慢慢地浸入到水中,当石头浸没一部分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,也将此时的示数填入表格中。
C.最后,将石头完全浸没在水中时,再次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并记录数据。
本实验的表格设计如下:
当把F1、F2和F3的数值进行比较,我们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,这说明下沉的物体浸在液体中时也会受到浮力。现在,我们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,如图9-1-2所示。
很显然,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,即那么,通过F1、F2和F3的数值,我们能否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?
其中,F1是指物体未浸入水中前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,这个示数其实也是石头的重力G。F2是指物体浸入水中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,有的时侯也用F’表示。
所以,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变换成:
所以,利用这个公式,当石头部分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可以测算出来的。当石头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大小也是可以测算出来的。
当我们把部分浸没时的浮力与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相比较,我们发现完全浸没时石头所受的浮力更大。这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,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的体积越大,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。
很显然,下沉的物体也罢,还是浮在水面的物体也罢,当它们浸入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,所受的浮力都会越大。
二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
我们已经知道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,那么,浮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?
我们可以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、物体的重力、物体的密度、液体的密度有关。
(1)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
根据控制变量法,如果我们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,需要保持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其他因素相等。
需要说明的是:液体中某点的深度是指该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。
如图9-1-2所示,我们选择长方体的金属来做这个实验,很显然,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但浸没的深度不同时,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一样的。这说明,未浸没时,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是无关。
当我们将金属体浸没后并处于不同的深度处,我们发现,当物体浸没后,无论物体所处的深度是深还是浅,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发生改变。
于是,我们得出完整的结论就是:无论物体浸没与否,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。
(2)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
当我们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时,也要保持同一物体浸入不同液体中的体积相同。如图9-1-3所示,我们将同一石头分别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,然后分别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,我们发现水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。这说明,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,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,液体密度越大,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。
(3)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质密度的关系
当我们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时,要保持同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的体积相同。通过实验,如图9-1-4所示,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、物质的密度是无关的。
三、浮力的本质是什么
物体浸在液体中会受到液体的压力。
液体压力与浮力之间有没有关系?
我们假定一个长方体浸没在水中,如图9-1-5所示,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会受到水的压力。
其中左右前后在水中的深度是相同的,因而水对长方体的压强是相等的。由F=pS公式可知,长方体的左右前后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大小相等。因为前后两面的压力方向相反,大小相等,所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,它们合力也为零,相当于物体在前后两面没有受到力的作用。
同理,左右两面受到的压力也是平衡力,合力为零,也相当于物体在左右两面没有受到力的作用。
我们再观察长方体的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,上表面的深度是h1,下表面的深度是h2。因为h2>h1,所以,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比上表面大。又因为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,则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F2比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1要大一些。由于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方向相反,则它们的合力F合等于上下表面压力差,即
F合 = F2 – F1
又因为F2>F1,则合力不为零,且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一致,即竖直向上。
现在,我们知道了浮力的本质是什么了。浮力是一种合力,它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下的压力和向上的压力之间的差值。写成公式为:
现在我们来分析两种极限情况:
(1)当F1=0时
当F1=0时,表示木块的上表面没有水,这其实就是木块的一部分总是会露出水面,属于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的情形,很显然,F1虽然为零,但物体仍受到了浮力,且浮力大小F浮=F2
(2)当F2=0时
当F1不为零,F2=0时,即物体上表面有水接触,但下表面没有水接触,此时物体是否仍会受到浮力?
为了使物体下表面没有水接触,我们可以设计如图9-1-6的装置。
此图的左图中,圆柱体的上部有水,下部与水面还有一段距离。我们发现当物体的底部没有水时,它只受到向下的水的压力,物体并没有浮起来。
而当通过导管注入水后,使得物体的底部与水接触,从而使物体的底部受到一个向上的水的压力,物体立即浮了起来。
这说明,当物体没有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力时,是不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的。只有当物体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力时,才会产生浮力。
如图9-1-7,浸在水中的桥墩是否受到浮力?
桥墩虽然浸在水中,但由于桥墩的底部深陷入河床的泥土中,也就是桥墩的底部并没有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的液体压力,所以,桥墩不会受到向上的浮力。
试思考,烧杯中有一个倒梯形的物体,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,如图9-1-8所示,该倒梯形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?
由于倒梯形的侧面并不是竖直的,所以侧面受到的水的压力F1、F2都是斜向上的。它们的大小虽然相同,方向貌似相反,但它们不在同一条真线上,所以它们并不能平衡,它们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,这个向上的合力无疑就是浮力。
所以,倒梯形物体即使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,仍会受到浮力。这说明,物体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力不一定来自物体的底部,物体的任何部分只要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力时,就会受到向上的浮力。
【试思考:如果物体是按正梯形的样子沉在水底,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,此时物体是否受到浮力?】
四、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
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,在如图9-1-8中的情形中,虽然液体压力不是竖直向上的,但产生的浮力的方向却应该是竖直向上的。在如图9-1-9所示的实验中,我们将盛水的容器是倾斜放置,这时乒乓球因为受到浮力细线被拉直,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方向此时沿细线向上,而细线拉直的方向与重垂线的方向一致,即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。
所以,我们得到的结论是: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,并不会因为物体的形状不同,盛水的容器倾斜而发生改变。
【本节我们学习的物理规律】
1、什么是浮力?
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,受到向上的托力,这个托力就叫做浮力,用F浮表示。
2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?
下沉的物体浸在液体中时也会受到浮力。
3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
(1)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,当液体密度一定时,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的体积越大,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。
(2)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,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,液体密度越大,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。
4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的深度、物体的密度、物体的重力关系
(1)无论物体浸没与否,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。
(2)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、物体的密度是无关的。
5、浮力的本质是什么?(或者说,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?)
浮力是一种合力,它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下的压力和向上的压力之间的差值。
6、浮力的方向
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。
【课后练习题】
1、2021年12月9日下午15:40“天宫课堂”时隔8年再次开讲,“太空教师”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。如图是演示浮力消失实验时的情况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( )
A.乒乓球不受浮力
B.乒乓球在水中静止时受平衡力
C.乒乓球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的压力
D.若此时在水中放一个实心铁球,铁球会沉入水中
2、如图所示,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静止状态,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.8N,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N,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N;如将物体再下沉5cm,其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增大____Pa,此时其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变为3N,则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N。(物体没有接触容器底)
3、如图甲所示,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规则柱形实心物块,将其缓慢浸入水中,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物块浸入水中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,根据图象数据完成下列计算,已知水的密度为1.0×103kg/m3。(忽略水面的变化)
(1)物块浸没时浮力大小;
(2)物块下表面面积。
Was this helpful?
6 / 0